您现在的位置: 铃木 > 铃木车展 > 正文 > 正文

北京明远天下教育走出焦虑抑郁,其实什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22 12:07:23

01

在前些日子刚刚结束的一段咨访关系中,这位顺利走出焦虑症的来访者,最后感叹道:

如果说人生是一辆疾驰向前的汽车,我以前总是要自己把控方向盘,警觉地盯着前方的道路,躲避各种障碍物,生怕自己遭遇到任何波折与不如意。

然而在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下,反倒屡屡受挫。

现在我终于不再想当司机了,退到后排做一名乘客,让车子自动驾驶一阵子,不仅感觉轻松惬意,且路途也变得鲜有颠簸。

强烈的控制欲与自我中心主义,是神经质素质的典型表现。

无论面对的是人际关系,还是生活中的各项事务,神经症者都总是在竭力做出刻意的努力,去确保事情的发展遵循自己的意志,顺遂自己的愿望。

他们通常喜欢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制定繁琐、细致的计划,在行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所有的步骤在脑海中进行预演,以确保万无一失。

因此,神经症者绝大部分时间的生活状态都是殚精竭虑,杯弓蛇影的,仿佛稍有不慎,就会犯下不可弥补的过错。

02

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因为在神经症者的早期生命经验中,并没有与世界构建起安全的依恋关系。

在他们眼中,周遭的一切都是充满了风险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心灵上的防御工事。

表面上强势的掌控,实则是内心虚弱与自卑的展现。

他们很难发打心底地信任事物会“自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总是不自觉地做出消极的预设,最糟糕的打算‘

内心不敢笃定即使在自己不主动干预的情况下,凭借着“自然之道”与“无为”的力量,一切仍然也会安然无恙,峰回路转。

然而世界远远没有神经症者想象的那样危机四伏,生命的进程也不会如臆想中的那般跌宕起伏。

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生活中的安定与顺利,应当是“自然而然”的。

并不需要依靠头脑中缜密的思维与细致的筹划,去不断掌控、操纵,来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内在“毫不费力”的本性与真心,在面对生命中绝大多数的境况时,都会自然引导我们对境遇做出最恰当的反应。

此时,越强行忤逆自己的本能,对原本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进行干涉,反而如画蛇添足一般,与最初的目标南辕北辙,欲速则不达。

03

神经症的发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人丧失自身本能的过程。

失眠的患者会抱怨说自己睡眠的本能似乎被剥夺了,再也不知道如何轻松自然地入睡。

越是刻意追求入睡,为失眠做出额外的努力,夜晚反而越辗转反侧,心急如焚。

疑病症的朋友,始终不肯信任自己的身体具有“健康的本能”,无论经历了多少的诊断与检查,始终无法感到确信与安全;

洁癖者再也无法像常人一样,如实判断周遭环境的脏净程度,不管如何清洗与检查,脏的感受总是萦绕在心头;

社交恐惧的病友因为不愿意给原本自然的“紧张与局促”之情过渡的时间,迫使自己在任何人面前必须侃侃而谈,淡定自若。

这样反而失去了“随着经验的积累,拘谨与不自然的感受会自然淡化”的交际本能。

……

可以看到,原本顺理成章的本性,经过神经症患者的刻意筹措、额外努力,反而显得别别扭扭,矫揉造作,且不能顺利展现。

然而,舍弃这些繁琐的无效努力对神经症患者来说往往是困难的,因为长期以来习惯了在思维上费尽周折,因此偶尔脱离了头脑的运作,会深感不适与恐慌。

04

神经症者所忽略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完全可以超越自己的心智,依赖自己的本心去生活的。

就像一名纯真的孩童一样,凭借自己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在沙滩上玩耍,睁大眼睛探索自然的奥妙,虽然一直奔跑、观察却不知疲倦;

就像一名技艺娴熟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并不会刻意斟酌自己的仪态与姿势,因为一切都是驾轻就熟的;

也正如我们感到饥饿就会想去吃饭,在餐桌前拿起碗筷、夹取食物,都不必经过深思熟虑;

感到困倦就会想卧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让自然的睡意自然带领自己进入梦乡,无需煞费苦心;

面对不熟悉的人和事物时,有不安与畏惧之情在所难免,但只要肯顺应内心朴素的情感与欲望的指引,投身于行动之中,自然会克服困难,收获崭新的体验与反馈。

这是因为,我们作为正常人类,天生所具有的素质与本性,就足以带来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自由。

就像一台机器,在未安装繁琐程序前的出厂设置下,才是最为清净与流畅的;快乐,从来也都一个人的默认状态。

05

这个天生所具有的“本性”或“良知”,是我们心中未经雕琢与修饰,最为澄澈与真实的一部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人纯粹的无意识。

很多在某一方面达到高超境界的人,在谈及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时,并不会如外行人期待的那样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反而会删繁就简地将其阐释为一些十分淳朴与本质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当一门技艺与理论,被一个人掌握得炉火纯青时,往往只会被其驾驭者归纳为一种“直觉”与“感受”。

就像伟大的剑客风驰电掣的出招与躲闪,都是未经大脑深究的;当我们用母语交流与写作时,虽然不去刻意遵照语法规则,但依然不会犯错。

甚至有时,自己也不一定明白,如此精准的反应与抉择是如何做出的。

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大脑中与这类知识、技能、行为相关的神经回路已经得到了不计其数的锤炼与塑造,从最开始的有意识刻意训练,内置为了一个人无意识本能,从而调动起来不再需要经过意识的决策与分析。

就像我们习惯了右手刷牙后,根本不需要刻意分配注意力资源,也可以顺畅地完成,例如一边刷牙,一边回复信息。

但若换做未经训练的左手,便会感到十分生疏与不适,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才可以勉强做好。

06

人类从出生之日起,遗传的基因便预装了绝大部分的生存本能,并且随着成长过程中日常生活、周遭环境的影响与磨练,绝大多数生活所必需的行为都内化到了我们无意识的本能之中。

比如,抬腿走路时,你并不需要思考先迈左腿还是右腿,以及每一步要跨多远;

面前有一辆车突如其来地驶过,你无需经过头脑认真的识别与判断,也可以立刻依靠本能躲闪;

看到心爱的人和事物,心生欢喜总是一瞬间的;看到不喜欢的,自然就会眉头紧张,面露嫌恶之情。

我们的无意识,是由集体的无意识(人类共有的本能)与个人无意识(过往经历的塑造)构成的,是一个人面对当下事物时内心最纯真与质朴无华的情感与反应。

这个“人之常情”与“真实自我”的部分,一方面会让我们展现出喜怒哀乐、具有人情味的一面,另一方面基于对过往经验与天生的生存本能的整合,往往会使我们对当下的场景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即便在无意识的指引下,我们偶尔也会像常人一样展露出悲伤、焦虑、愤懑之情,但只要不对其主动掩饰、压抑,那么精神状态也并不会如一潭死水一样生硬、固着,还是处于流动之中的,痛苦与愉悦都会很快归于平静,如顺应自己天性生活的孩童一般,快乐且专注。

从古到今,历代的心灵大师的理论都指向了同一个目的地:一个圆满、富足的心理状态是不假外求的,是一个人正常人本身就具备的,本自具足。

也正如佛法所述的那样:一个人的原本面貌就是“佛”;铃木大拙也曾对禅宗觉醒做出如此的定义:佛教的开悟,就是与“宇宙无意识”的深深链接。

神经症者的困境,恰恰是由于弃置了自己本就拥有的财富——无意识的真实情感;不信任这股原始却伟大的人之本性的力量,让我们无论在任何逆境,都能顺利化险为夷。

因此总是一味试图用意识去矫正无意识,对原本自然做出的反应、流露的情感做出修饰与隐藏,违背了自然的道路,这样反而会被神经症困扰。

明明真实的自己在演讲台上很紧张,却总是想一蹴而就的让自己变得泰然自若。

事实上,紧张情绪没任何大不了,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帮我们获得敏捷的思维、迅速的反应,而且随着演讲过程的推进,自己也会慢慢淡化。

深夜无法入睡时,换做任何人也许都会些许烦躁,但若主动去酝酿困意来打消不安,反而连心平静气地躺着也变成了奢望。

事实上,即便我们什么都不做,依然可以逐渐进入梦乡。

07

同时,“无意识”蕴含了一个人过往生命所累积下的智慧,会在当下的每时每刻,为我们提供最为迅捷与精准的讯号。

这也就是为何,很多时候在我们不知所措时,他人总会建议我们跟着“感觉”与“心”走,往往就不会有错。

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创作灵感也常常源于一种不可言说的直觉与感受,好像冥冥之中受到了上帝的指引。

这些看似神秘主义的体验,事实上都源于无意识对过往类似体验的编码。

大数据所推演出的直觉,对我们的当下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反映到神经症的层面,每当来访者在面对内心错综复杂的感受与多种相互冲突的声音,手足无措时,我总会建议他们凭借着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本身就具有的直觉与感受去行动。

因为即便神经症会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制造无数妄念,但依然无法遮蔽本心“生之欲望”的指引,无法掩盖依然留存于内心的理智。

具体来讲,每一位神经症者都渴望走出当前的困境,构建幸福美好的人生,在这份生生不息的心理动机,为摆脱神经质的束缚、人生中实现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虽然头脑经常陷入到混乱之中,但是依然具备普通人所共有的常识与理性,能够察觉自己症状的异常,这是区分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的妄想的关键,也是神经症得以通过认知情感的矫正而被治愈的基础。

在生的欲望的指引下砥砺前行,用理智的力量化解情感的造作,无意识的感受与直觉会助我们顺利走出神经症的束缚,创造美好、幸福且有意义的人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ngmua.com/lmcz/11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铃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